2006年11月15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十二版:新岸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在看得见的距离内招手
省二监 陈刚良  

  天还有点灰蒙蒙的,我匆匆地擦了一把脸,来不及吃早饭,出工哨就响了。
  出铁门,下楼,大家不慌不忙在大楼前的空地上整队。恍惚间,我看到一个人拉了辆车,车里装着几十只开水瓶,正从一旁经过。我伸出手朝他招了招,他看到了,停下了车,正想同我交谈几句。此时,“起步走”的口令响起,我俩只得同时举起手相互招了招,然后朝着不同的方向各自前进。
  他是教师组的柴志波,我们不是生活上的密友,但在写作的路途上他一直关心着我。
  记得第一次见面是在四年前的大学生帮教会上。学生们比约定的时间晚了半个小时,他过来与我交谈,我很惊奇,他竟然知道我的名字。那时我刚开始写稿,而他是狱报的四版编辑。他称赞我文章写得好的同时,给了我一个中肯的建议,说以后写文章是否控制一下篇幅,因为监狱里的小报很难容下我的“大作”。
  此后,我们的接触慢慢多了起来。
  第二年我当了组长,每周都要往小报室送稿,但我们之间从没有过深谈,并不是避嫌,只觉得见面时,相互间一声称呼,一个手势更加自然。其实我们之间一直在互动,那是一种跨越生活圈子和时空界限的互动。每当报上有他的文章刊出,我都会第一时间去拜读,我想他也是如此,因为时常有服刑人员来对我说:“柴老师又在课堂上讲你,说你文章写得好,要我们有空好好学学。”
  其实,像这样的写作朋友我有很多,有时,我经监区门口时,值班的门卫余宪总会举起手,远远地招呼一声;有时上球场,正在打球的贾新民会停下脚步,朝我招一招手;有时,收工的路上,碰到出工的余小兵,也会相互招招手……。
  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中,这些写作上的朋友,大家都身不由己,都停不下来,最多,只是在看得见的距离内,遥遥招手。但这招手又是何其珍贵,正是它在我写作感到寂寞孤独时,给了我坚持下去的勇气;在我对人生失落无望时,给了我极大的温暖。